常常有學生問我:『我該玩什麼遊戲?』『9人、18人、45人、180人SNG還是MTT?』『還是該打cash?』
基本上這個問題很難回答,因為每個人的習慣和喜好是不一樣的,同樣,每個人的目標也不一樣,有鑑於每次都會回答到這個問題,我就來做一個整理。
首先要回答一個問題,就是『你打poker的目的是什麼?』
講到這裡就不得不做一個經典的區分,那就是『目的』和『目標』的差別,很多人都以為這兩個詞是同樣意思,的確他們很多時候被當成同義字來使用,但是確有基本的區分。
舉個例子:
射箭的目的是什麼? 很多人會回答射到靶心,但其實靶心只是目標。因為如果射箭的目的把箭射到靶心,那麼為什麼不走到靶心前把箭插在上面就完成了呢?因為樣就失去射箭的意義了。所以射箭可以有很多目的,有人是為了鍛鍊身體,有人是為了競技,有人是為了贏得名次,有人只是為了好玩,當然也有人靠此賺錢,但不管你射箭的目的是什麼,都有一個相同的目標,就是把箭射到靶心。
回過頭來,我每次問別人:『你打poker的目的是什麼?』,幾乎每個人回答的都是賺錢,但根據我的觀察,不是每個人都這麼想要賺錢(有些人以為他們想要賺錢,但其實他們潛意識不是這麼想的)。我認為賺錢只能算是一個目標,當然賺錢也可以是目的,但更多時候我們的目的是更為複雜一點的:
有些人是為了競技,有些人是想要獲得名次(榮耀),有些人是為了享受賭博的快感(對,就是賭博,雖然poker player都會說自己是選手,不是賭徒,但很多人其實就是打著競技的名義來賭博的!),有些人只是為了休閒,有些人是想要賺一些外快,有些人是打算不勞而獲(不太想付出太多,但想要賺大錢),當然有些人是很認真想要當成職業,還有一些人是沒得選擇(覺得沒有其他一技之長,或是本業賺不到什麼錢,想要另尋出路)....等等,各式各樣的出發點都有,而且每個人都略有不同。
所以當學生問:『我該玩什麼遊戲?』時,大多數人想要問的其實是什麼遊戲最軟。但我覺得選擇遊戲時,除了要看什麼遊戲最軟之外,還需要注重自己打poker的目的,以及自己的喜好。綜合頻估才能找到自己最適合的遊戲(才打得長久)。
1.什麼遊戲最軟?
以大分類來講,poker的難易度從難到易是:
online 現金 > online 比賽(現場比賽) > 現場現金
其中現場比賽跟online比賽那個比較容易是有爭議的,同樣buy-in的話當然是online比賽難,但是現場比賽是難在Variance大,所以進入門檻高(還有很多食宿機票的開銷),如果BR不夠深的話,還沒有實現自己的ROI可能就破產了。
但一致認為最難的一定是online cash。所以如果是要挑戰牌技的話,可以選擇online cash,但是如果是想要邊學邊累積BR的話,選擇online cash會比較累。
2.我自己的喜好是什麼?
以我自己為例,我會打比賽是因為一場大比賽會讓我有競技的感覺,打到final table會有腎上腺素增加的感覺。而一場比賽假設打到第一可能800~幾千美金都有,會讓我有贏到錢的感覺,同時拿到第一也會讓我有優越感。
而我打現金容易不耐煩,因為隨時可以休息,有時候休息一下就懶得再開桌。其次是有時候贏了會怕輸回去會很懊悔,然後輸了又會想止損。所以會變成每天都打不夠時數。(當然這算是個人情緒問題,其實要克服也是有辦法,但是因為我比較專攻比賽,所以就沒有特別去改善這個問題。)打比賽就沒這個困擾,因為桌子還沒結束,再累都要繼續打,就會讓自己每天的時數多一點。
其次是現金桌打得好大概是4bb/100,所以就算開12桌一小時打800手好了。也是32bb左右。對我來說會覺得沒有贏到錢的感覺,因為會有一個預期心理『我這樣打大概一小時也只能賺1/3買入』,這種想法就激不起我的熱情。當然打比賽長期來講也是要換算成時薪,有時候算起來其實平均時薪可能跟打cash差不多,只是會讓我一天結束時感覺有贏到大錢的充實感。(也會有全輸光的失落感XD)
另外比賽除了策略還會有戰略,不像現金每手都是同樣的籌碼量,比賽比較有排兵佈陣的感覺。而現金每一手都是一樣的,只需要去算chip EV就好,打久了其實就會比較平淡,有時候覺得無聊想要來一點action操作一下,就不得不把marginal的牌打得很凶,去追求很多0 EV的點,造成我常常在session要結束時亂打把錢吐回去。打比賽就刺激多了,就算是一場小比賽打到final table,往往獎金差距都很大,這時候就算拿QQ JJ這種強牌跟別人打到all in,就算有80%的勝率都還會心驚膽跳。每一次偷盲都會是很緊張的攻防戰,就不會特別想要做很多出格的操作。打比賽就算沒有拿到第一,過程中也會一直double自己的籌碼量,其實是有一種爽度的。(所以我打現金的時候也會有一直想要double的壞習慣,如果不操作一下就會覺得很平淡)。
3.cash , 比賽: Hu, Spin n Go , 9人 , 18 人 , 45人 , 180人, MTT該怎麼選?
如果是打cash NL25以下,或是比賽buyin 在$16塊以下的話,選擇什麼遊戲其實都差不多。因為這時候對手的強度都不高(你會發現一些強的玩家也來grind,但是大致上不多),所以只要有些程度在這些級別要慢慢累積BR並不難。(當然嚴格來講NL25一定會略比NL10來的難,$15的比賽一定比$2.5的比賽難。但都只是難一點點,只要會一些ABC打法的話在這幾個級別通常都可以打得贏,以我自己的經驗,初學者最能輕鬆無腦累積BR的就是$5 90人,$2.5 180人。)
但是Buy-in再往上打之後,很明顯在多桌SNG或MTT的魚會比較多(因為玩家多,魚就會多)。所以當你想要升級賺更多錢時,往人多的地方去是比較輕鬆的方式。
至於技巧部分,NLHE其實最難的部分是在深籌碼的postflop,因為籌碼夠深時,到了river會有很多分支,而這些都是相對難計算的(尤其大部分river的決定都是金額最大的決定)。所以打比賽相對來講籌碼會較淺,如果打turbo的比賽70%的決定在preflop就做完了,所以相對來講要學習的內容可以少一點(但要比現金多考慮ICM的因素)。總的來講,打比賽的話只需要把preflop的range先分配好並且搞懂,就可以開始有些成績了,然後慢慢累積BR再來學習,對一般人來就會比較輕鬆(也比較有自信)。
4.我有多少時間?
正常一場MTT需要4~6個小時可以打到第一,turbo 180人是110分鐘,45人是80分鐘,18人是60分鐘。所以如果要打多桌SNG的話我建議至少要有3小時左右的空閒時間,這樣開桌收桌才會比較有效率。如果只有很零碎的時間的話,那就只能開開cash或是Spin n Go了。
至於一天該打多少手?
原則上是越多越好,因為最後獲利都會變成ROI(或bb/100),再換算成時薪。所以要賺得多就是要提高時數,提高桌數,或提高實力。(好消息是通常這三者會同時提升,實力越強就打越多桌,也越不容易出現情緒問題,就可以打越久。)
如果打現金的話,我覺得一天打個1000手應該算最基本的,(如果你是開2張6max zoom的話,大概要2~3個小時)。
如果打比賽的話就看你2~3個小時能開多少桌,通常會MTT和45人 180人混著開。又或著是你可以先打9 人和18人練練ITM的打法。
當然另外一種規劃是,盡量在保持專注的情況下開到最多桌,然後每天固定4~8小時的session(看個人專注力及時間安排)。如果非常血汗是可以一天打12小時,但至少中間要有一段休息時間,因為長時間的打牌注意力其實都下降了,通常會後期會變得非常ABC,如果是你已經beat的遊戲,那照ABC打法拉長時數來grind無可厚非,但如果是需要注意力來操作的話,最好要兼顧自己的身心狀態。
結論:
如果技巧已經很強的話,選什麼遊戲都沒有關係,因為都會贏錢。
如果想要磨練技巧,那就去挑戰中高online現金。
如果想要快速累積BR,而又有時間和足夠的資金,我建議可以去打現場現金,打最低級別的,每天打8個小時,會相對比較輕鬆。如果時間或金錢不允許,那只能選擇online。
如果覺得自己是穩扎穩打型的,沈得住氣,或是時間都很零碎的話,那可選擇online 少桌SNG、cash慢慢grind。
如果跟我一樣,想有一點腎上腺素的話,時間又允許的話,那打多桌SNG或MTT是很合適的。
但不管選擇什麼遊戲,記得要找最適合自己的,回到我一開始說的:
有些人說他打poker是為了賺錢,但他可能只是想要賭博,所以總是選擇非常高variance的遊戲,或是總是做非常marginal的打法。
也有些人說是為了賺錢,但是時數跟場數都跟不上,又或是並不願意花時間學習檢討,那這只能算是休閒。
也有些人說為了賺錢,但總是挑戰比他技巧還要高一級別的遊戲,把自己的BR弄得很緊張。
注意,我並不是說『為了賭博』、『為了休閒』、『為了挑戰』並不好,這些都可以是激勵自己打poker的出發點,我自己打poker也是為了賭博為了休閒為了挑戰,但是在poker的道路上,我們必須要瞭解自己,到底什麼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:對我來說,能夠穩定的累積BR,並且順帶達成增加腎上腺素(賭博)、休閒娛樂、鍛鍊牌技的話當然是最好的,所以我選擇打多桌SNG和MTT。
瞭解自己的傾向,以及背後的出發點,而不是腦中想著要賺錢,卻總是做相反的事,才能讓自己事半功倍。
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
2016年4月3日 星期日
紅龍盃感想-201602
雖然人在澳門的時候就有想把紅龍盃心得紀錄下來的想法,但是人回國一旦放鬆下來後就會偷懶,再加上回來時曾在課程中分享過,所以就拖到這個時候。(好在紅龍盃就是一場悲慘的大屠殺,被suck out的手牌如惡夢一般歷歷在目,就算隔了一個月還是記得起來。)
我自己覺得的live和online最大的差別就是variance太大,這次賽事我的計畫是從第一場打到最後一場(扣掉特別高buy-in的之外),所以平均一天的buy-in是500美金左右。因為我平常(如果夠早起的話)打一個session buy-in大概也是500美左右,所以出發前我以為我已經有心理準備,就算一路輸下去也就是跟平常downswing一樣。(但後來才發現這是心存僥倖的心理,心理有個小聲音跟我說:『怎麼可能全部都輸..』)
打online時一天要輸到500美大概需要60場全部摃龜,雖然這也會發生,但機率終究是非常少的,就算有,也幾乎沒有輸500美連輸3天以上(通常長期的downswing中間都還會夾雜幾天小贏或小輸)。但是打現場連著十幾天每天都輸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,20天都還算好的,照我估算正常的downswing可能30~50場都有可能。尤其是這次帶港幣只有換剛剛好(甚至略少,因為心存僥倖前幾場就會cash out),所以一旦前期打不順的時候,壓力自然就來了。
當然心存僥倖也不是壞事,這次去澳門同行的含我有四人,B大(Bubuii)、C大(Corner,也是第一次打live)、D大(Dumanis,人稱Poker界小百科,Poker界沒有他不懂的八卦)。C大在飛機上也說,他跟我一樣心存僥倖想要前幾場就cash out,但是他企圖心更強,我還有勉強帶滿buy-in,他只有帶前幾場的buy-in,照他的說法是『前幾場贏一個冠軍就不用擔心了』,結果企圖心強的人果然不同凡響,第一場賽事就拿下冠軍!!手熱的不得了!(下次我出國也要只帶前幾場buy-in,沒有退路就非贏不可了)
看著同行的友人拿下冠軍之後,當然就更緊張了,雖然吸到%很開心,但是人難免有比較的心理,也希望自己能夠趕快開胡。但live賽事一天通常就是一場,一場比賽往往一手被suck out 就結束了,想要翻盤就要再等明天。所以每天回去住處時都是帶著疲憊的心理。
以前打online雖然也有做BR管理,但是從我第一次存錢之後還真沒遇過BR見底的情況。這次去澳門就好好的見識到variance的威力,那種BR要見底的downswing實在很不好受。有時候急著想要打回來反而讓自己BR燒的更快,明明連著打10幾天已經身心俱疲了,但是又不能放棄任何一場比賽(不然就沒機會尻回來了)。
現在我看到live pro都非常尊敬,不是人人都能每天忍受這種variance,尤其是看小P這樣,比賽出局馬上打現金,等比賽的空檔也在打現金,拿了第一後睡幾個小時隔天又準時報到繼續打。不得不佩服這才是有紀律的poker pro,這次我還可以拿不習慣現場variance當藉口,但下一次我再去打live就要效法這種精神『來賭場就是要打牌呀,不然要幹嗎?』,不讓自己有多餘閒置的時間啊。
另外一個live和online不一樣的地方,感覺live玩家的打法比較不平衡。通常online比較好的玩家都會有比較平衡的bluff:value range。但感覺live玩家偏好bluff的就會一直bluff;而比較直白的就幾乎不會bluff。(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我live經驗不夠,所以觀察的有些偏頗。)比方說有個香港的pro,因為從第一場賽事就有同桌過的經驗,看過他幾次3 barrel bluff,正巧最後一場我又和他同桌,BvB時,我用river的第3高對幾乎是秒call他的all in,也順利抓到他的bluff把他清掉。又或是有一兩個玩家打得很狂的,就會一直很狂下去,preflop會oversize all in 想把對手打走,這種事如果做一兩次還ok,但是常常看到他們一直在呈現這種不平衡的range,偏偏牌桌也沒人針對這些做出調整。
這次針對live玩家的傾向以及range,我自己覺得調整的不夠快,一直在用online的想法處理手牌,有時候也會過度考慮我的range平不平衡,我的形象如何...等等,但感覺對上live玩家(尤其是業餘玩家)不需要思考這麼多,只要扎實的打level 2就好。
這一點Bubuii就做得很好,他雖然中途才來(而且只來打6場比賽,整天吵著去觀光,根本是觀光客來著 XD),但是在輸了前幾場之後,我們四個人回到住處一起討(互)論(舔)策(傷)略(口),B大馬上就歸納出新的調整策略,就是不要想太多,多exploit對手一點,而不是考慮自己的平衡。
立馬隔天就拿下Event 8冠軍!!
雖然Bubuii一直說只是運氣好,後期跑得很順,但我相信跟他的調整也有差,很多他說出來的手牌,如果讓我來處理可能早就已經出局了,但他卻處理的很穩,把風險降到最低又兼顧拿到足夠的EV。
當然live比online來的好玩的地方,就是可以一群人一起討(舔)論(傷口),也可以認識許多朋友,而不像online每天就是自己grind。也因為live一次只能打一桌,所以很多手牌都可以記得很清楚,比較方便檢討。這裡順便分享一手5000港幣錦標賽的手牌,我因禍得福:
這手牌我剛換桌,前一手拿AT hit中 top pair之後連拿三發價值,從KT手中double up,變成40幾bb左右,一路蓋到我在MP手拿55,剛升盲所以我open前看了一下螢幕的盲住大小,當時是800/1600 with ante,因為我還在整理籌碼,所以其實還在心算我的籌碼量,當我拿一千八籌碼打出去時,不小心說成一萬八(因為我在live常拿錯籌碼,所以我通常會說我要打的籌碼量)。籌碼放下去後dealer也傻了,我當然馬上說是口誤,可是賭場規矩是說出來的效力比放籌碼的效力大,所以就算我拿1800也要當作我打18000。後來也問經理該怎麼處理,一陣討論之後,我就是要當作打一萬八,最後我只能含淚open 21bb。
下家一確定完我是open 21bb,他二話不說就推了40幾bb出來,後面BB 10bb 也 over call輪到我,我已經commit了好像也閃不掉,只能含淚all in,希望遇到兩家AK。結果我下家開牌,他手拿KK,笑的可開心了,BB開牌是AT。
flop開A78,換BB笑的開心了,我心灰意冷都已經站起來邊收東西邊盤算宵夜要吃什麼了,結果turn 4 river 6。跑了一個後門gut給我。果然不到最後一張牌永遠不要輕言放棄。
就這樣,我在中期時拿了100bb的巨碼,平均籌碼的5倍,我當時還想『100bb要怎麼輸?蓋都給我蓋進Bubble了』,但人真的不要太鐵尺,是你的終究是你的,朕沒給的你不能拿!!後面升了幾次盲變40bb,然後連三次都跑輸,終究趕在bubble前出局了。凌晨四點走在回去的路上,我都快要發誓再也不要打live比賽了,結果隔天還是乖乖的回去桌上坐好坐滿。
好險皇天不負苦心人,趕在倒數第二場,讓我拿了一個第六,不過因為是有bounty的比賽,所以獎金被bounty分出去不少,只能算是小補血,少輸一點。
整體來講我覺得這次我調整的不夠快,常常抱著online的想法『我這裡應該要怎麼打』來打牌,而不是好好的思考對手的range以及風險最小的打法。另外心態也不夠強,往往會被之前出局的心魔所影響,又或是因為連續的downswing而改變了打法(要不就是太衝,要不就是太保守)。
但這次也算學習許多,其實打live如果有足夠自律,有照計畫打,時數跟場次足夠的話,獲利應該是會比online來的輕鬆一點,可是BR一定要夠大,心臟要夠強,身體也要夠好,因為live不管現金或比賽都是要打到半夜,我個人非常不喜歡熬夜,所以大概只能偶爾參加比賽,如果要常駐的話大概會撐不住。
其實本來還有一些有趣的手牌想分享,但一部份是過了一個月情緒已經過了,另外一部份是在課堂上也講了一些,所以就懶得打字了。下次有去比賽還是要帶電腦,像上次去澳洲一樣,每天結束就把手牌打下來,剛被suck out時感觸最深,才會有動力寫,再深的情緒久了還是會被沖淡。只是我現在都還忘不了100bb出局後,躺在床上到天亮還睡不著的感受,我想我一輩子都會記得吧!
PS.我們這次住的Airbnb雖然破爛,但是一間寢室四個人就出了兩個冠軍,只能怪我跟D大不爭氣,沒有辦法全壘打!原本盤算如果真的全壘打,四個人都拿冠軍,就要回去把那間房子買下來,風水這麼好,不買行嗎?(誰說poker player不迷信!)
我自己覺得的live和online最大的差別就是variance太大,這次賽事我的計畫是從第一場打到最後一場(扣掉特別高buy-in的之外),所以平均一天的buy-in是500美金左右。因為我平常(如果夠早起的話)打一個session buy-in大概也是500美左右,所以出發前我以為我已經有心理準備,就算一路輸下去也就是跟平常downswing一樣。(但後來才發現這是心存僥倖的心理,心理有個小聲音跟我說:『怎麼可能全部都輸..』)
打online時一天要輸到500美大概需要60場全部摃龜,雖然這也會發生,但機率終究是非常少的,就算有,也幾乎沒有輸500美連輸3天以上(通常長期的downswing中間都還會夾雜幾天小贏或小輸)。但是打現場連著十幾天每天都輸實在是再正常不過了,20天都還算好的,照我估算正常的downswing可能30~50場都有可能。尤其是這次帶港幣只有換剛剛好(甚至略少,因為心存僥倖前幾場就會cash out),所以一旦前期打不順的時候,壓力自然就來了。
當然心存僥倖也不是壞事,這次去澳門同行的含我有四人,B大(Bubuii)、C大(Corner,也是第一次打live)、D大(Dumanis,人稱Poker界小百科,Poker界沒有他不懂的八卦)。C大在飛機上也說,他跟我一樣心存僥倖想要前幾場就cash out,但是他企圖心更強,我還有勉強帶滿buy-in,他只有帶前幾場的buy-in,照他的說法是『前幾場贏一個冠軍就不用擔心了』,結果企圖心強的人果然不同凡響,第一場賽事就拿下冠軍!!手熱的不得了!(下次我出國也要只帶前幾場buy-in,沒有退路就非贏不可了)
看著同行的友人拿下冠軍之後,當然就更緊張了,雖然吸到%很開心,但是人難免有比較的心理,也希望自己能夠趕快開胡。但live賽事一天通常就是一場,一場比賽往往一手被suck out 就結束了,想要翻盤就要再等明天。所以每天回去住處時都是帶著疲憊的心理。
以前打online雖然也有做BR管理,但是從我第一次存錢之後還真沒遇過BR見底的情況。這次去澳門就好好的見識到variance的威力,那種BR要見底的downswing實在很不好受。有時候急著想要打回來反而讓自己BR燒的更快,明明連著打10幾天已經身心俱疲了,但是又不能放棄任何一場比賽(不然就沒機會尻回來了)。
現在我看到live pro都非常尊敬,不是人人都能每天忍受這種variance,尤其是看小P這樣,比賽出局馬上打現金,等比賽的空檔也在打現金,拿了第一後睡幾個小時隔天又準時報到繼續打。不得不佩服這才是有紀律的poker pro,這次我還可以拿不習慣現場variance當藉口,但下一次我再去打live就要效法這種精神『來賭場就是要打牌呀,不然要幹嗎?』,不讓自己有多餘閒置的時間啊。
另外一個live和online不一樣的地方,感覺live玩家的打法比較不平衡。通常online比較好的玩家都會有比較平衡的bluff:value range。但感覺live玩家偏好bluff的就會一直bluff;而比較直白的就幾乎不會bluff。(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我live經驗不夠,所以觀察的有些偏頗。)比方說有個香港的pro,因為從第一場賽事就有同桌過的經驗,看過他幾次3 barrel bluff,正巧最後一場我又和他同桌,BvB時,我用river的第3高對幾乎是秒call他的all in,也順利抓到他的bluff把他清掉。又或是有一兩個玩家打得很狂的,就會一直很狂下去,preflop會oversize all in 想把對手打走,這種事如果做一兩次還ok,但是常常看到他們一直在呈現這種不平衡的range,偏偏牌桌也沒人針對這些做出調整。
這次針對live玩家的傾向以及range,我自己覺得調整的不夠快,一直在用online的想法處理手牌,有時候也會過度考慮我的range平不平衡,我的形象如何...等等,但感覺對上live玩家(尤其是業餘玩家)不需要思考這麼多,只要扎實的打level 2就好。
這一點Bubuii就做得很好,他雖然中途才來(而且只來打6場比賽,整天吵著去觀光,根本是觀光客來著 XD),但是在輸了前幾場之後,我們四個人回到住處一起討(互)論(舔)策(傷)略(口),B大馬上就歸納出新的調整策略,就是不要想太多,多exploit對手一點,而不是考慮自己的平衡。
立馬隔天就拿下Event 8冠軍!!
雖然Bubuii一直說只是運氣好,後期跑得很順,但我相信跟他的調整也有差,很多他說出來的手牌,如果讓我來處理可能早就已經出局了,但他卻處理的很穩,把風險降到最低又兼顧拿到足夠的EV。
當然live比online來的好玩的地方,就是可以一群人一起討(舔)論(傷口),也可以認識許多朋友,而不像online每天就是自己grind。也因為live一次只能打一桌,所以很多手牌都可以記得很清楚,比較方便檢討。這裡順便分享一手5000港幣錦標賽的手牌,我因禍得福:
這手牌我剛換桌,前一手拿AT hit中 top pair之後連拿三發價值,從KT手中double up,變成40幾bb左右,一路蓋到我在MP手拿55,剛升盲所以我open前看了一下螢幕的盲住大小,當時是800/1600 with ante,因為我還在整理籌碼,所以其實還在心算我的籌碼量,當我拿一千八籌碼打出去時,不小心說成一萬八(因為我在live常拿錯籌碼,所以我通常會說我要打的籌碼量)。籌碼放下去後dealer也傻了,我當然馬上說是口誤,可是賭場規矩是說出來的效力比放籌碼的效力大,所以就算我拿1800也要當作我打18000。後來也問經理該怎麼處理,一陣討論之後,我就是要當作打一萬八,最後我只能含淚open 21bb。
下家一確定完我是open 21bb,他二話不說就推了40幾bb出來,後面BB 10bb 也 over call輪到我,我已經commit了好像也閃不掉,只能含淚all in,希望遇到兩家AK。結果我下家開牌,他手拿KK,笑的可開心了,BB開牌是AT。
flop開A78,換BB笑的開心了,我心灰意冷都已經站起來邊收東西邊盤算宵夜要吃什麼了,結果turn 4 river 6。跑了一個後門gut給我。果然不到最後一張牌永遠不要輕言放棄。
就這樣,我在中期時拿了100bb的巨碼,平均籌碼的5倍,我當時還想『100bb要怎麼輸?蓋都給我蓋進Bubble了』,但人真的不要太鐵尺,是你的終究是你的,朕沒給的你不能拿!!後面升了幾次盲變40bb,然後連三次都跑輸,終究趕在bubble前出局了。凌晨四點走在回去的路上,我都快要發誓再也不要打live比賽了,結果隔天還是乖乖的回去桌上坐好坐滿。
好險皇天不負苦心人,趕在倒數第二場,讓我拿了一個第六,不過因為是有bounty的比賽,所以獎金被bounty分出去不少,只能算是小補血,少輸一點。
整體來講我覺得這次我調整的不夠快,常常抱著online的想法『我這裡應該要怎麼打』來打牌,而不是好好的思考對手的range以及風險最小的打法。另外心態也不夠強,往往會被之前出局的心魔所影響,又或是因為連續的downswing而改變了打法(要不就是太衝,要不就是太保守)。
但這次也算學習許多,其實打live如果有足夠自律,有照計畫打,時數跟場次足夠的話,獲利應該是會比online來的輕鬆一點,可是BR一定要夠大,心臟要夠強,身體也要夠好,因為live不管現金或比賽都是要打到半夜,我個人非常不喜歡熬夜,所以大概只能偶爾參加比賽,如果要常駐的話大概會撐不住。
其實本來還有一些有趣的手牌想分享,但一部份是過了一個月情緒已經過了,另外一部份是在課堂上也講了一些,所以就懶得打字了。下次有去比賽還是要帶電腦,像上次去澳洲一樣,每天結束就把手牌打下來,剛被suck out時感觸最深,才會有動力寫,再深的情緒久了還是會被沖淡。只是我現在都還忘不了100bb出局後,躺在床上到天亮還睡不著的感受,我想我一輩子都會記得吧!
PS.我們這次住的Airbnb雖然破爛,但是一間寢室四個人就出了兩個冠軍,只能怪我跟D大不爭氣,沒有辦法全壘打!原本盤算如果真的全壘打,四個人都拿冠軍,就要回去把那間房子買下來,風水這麼好,不買行嗎?(誰說poker player不迷信!)
訂閱:
文章 (Atom)